现代工笔画院组织山水创作班赴十渡孤山寨采风写生

2016-05-06      王竞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见青山多妩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现代工笔画院组织山水创作班赴十渡孤山寨采风写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\王莉萍

         所谓山水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。就在去年金秋,现代工笔画院写生团的画家们还着迷于十渡的“秋山明净而如妆”。冬去春来,一入这胜日寻芳的时节,他们也不愿错过万物复苏“春山淡冶而如笑”的妩媚光景。4月27日至29日,在现代工笔画院山水创作班如火如荼进行时,王天胜院长携手刘铁权、刘龙耀、丁秀琴等诸位老师组织画院创作班近60名画家,奔赴著名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孤山寨采风写生。

        孤山寨是十渡最著名的大峡谷,两侧山峰林立,怪石嶙峋,渐趋入内,山势越险峻,峡谷越窄,植被越丰茂。初春,正是山花烂漫,香飘万里,绿意欲滴,泉眼喷流之时。位于山中,朝暮之间,晦明常变。仿佛天公作美,写生初日,便偶降细雨绵绵,这对普通揽胜者不甚方便的气候,却让写生画家们在云烟出没、山泽晻霭,峰峦隐显间享受到难得的缥缈诗意画卷。不正符合宋代山水大家郭熙所强调的“身即山川而取之”,从不同角度、季节、气候等,对山水远观近觑,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吗。

山水是中国诗文绘画等艺术最为重要的题材,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历朝历代醉心于山水的名士比比皆是,他们对山水的眷恋达到了痴迷而难以自拔的程度,也正因如此留下许多流传于世的山水画旷世名篇,令后人俯仰赞叹。

       “登山临水,终日不倦,竟日忘返”,十渡的山和水不仅给采风团画家们提供了写生休憩的场所,更以奇异的美慰藉着画家们的心灵。虽然奇峰秀水环绕四周,处处皆景,但为了寻找到最佳的写生角度,画家们仍不畏山高路险,背上画夹和绘画用具或深入山林,或涉水探幽。身处这雾气缭绕的山间,在汲取天地精粹的过程中,他们心之摹之,诗之咏之,画之绘之。

       画院通过每次写生创作班不断总结更多的经验而又加强变革,它贯彻画院历来的写生班传统,又灵活多变。白天由随行老师亲身示范写生,并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讲解和指导,晚上又针对白天写生的问题及课程需要进行大讲堂式的精彩授课。老师们讲授的处理山体“黑白灰”的关系及白描写生山水的重要法则,不仅让山水画家们有了进一步的领悟,也让想体验山水画的花鸟及人物画家们迅速抓住了山水写生的关键。虽然是短暂的三天,但他们的山水画写生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及巨大转变,这让画家们都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 “如画山色净似洗,入耳泉声清如鸣”。古人将人的品格、气质,胸怀,志趣都同自然界的山水联系起来,将个人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。山水的写照是中国人对于山水的审美意象和自身人格的道德追求。追求“道法自然”的和谐统一,追求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生存理念和精神境界。通过写生山水,画家们更加强了对这份超然妙境的理解,对于眼前的山水更加流连忘返。

       临近采风结束,画院还为采风团的画家们安排了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。相处日久,采风团画家们已建立了深厚友谊,在火光的映照及欢快的音乐旋律中,大家们热情的欢唱与舞蹈,于这青山绿水间留下了美好的瞬间,更为这次采风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       王天胜院长表示,在前两次山水写生创作班取得非常好效果的基础上,画院准备加大山水培训力度,每年开办一至三期山水写生创作班,延长写生时间,邀请全国更多优秀的山水名师前来教学,利用20多天的时间集中解决山水创作课题,为提高全国工笔山水画创作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友情链接
雅昌艺术网| 百度| 中国收藏网| 中国艺术品网| 首都博物馆| 中国美术馆| 中国收藏家协会| 华夏收藏网
京ICP备20028621号-1
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078号